1、法院怎么样处置经济纠纷问题
法院处置经济纠纷问题一般通过仲裁和诉讼进行。
1.仲裁方法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双方赞同的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仲裁具备自愿性、民间性、强制性法律效力、保密性和快捷性等特征。
2.诉讼方法则是通过人民法院来行使审判权,对经济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诉讼的参加者,也是诉讼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因此,法律快车提醒,当面临经济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参考具体状况选择仲裁或诉讼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先采集充分的证据,以确保我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2、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
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间。普通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为3年,从权利遭到侵害时起计算。
1.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状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包含身体受伤需要赔偿的、供应水平不合格的产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与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等情形。
2.诉讼时效还可以因某些事由而暂停、中断或延长。比如,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可以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暂停。
3.从暂停时效是什么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因此,在处置经济纠纷时,当事人应该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确保在有效期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